讨论笔记 | 科学神话:超越大脑性别差异

CW小管家 CW未命名色彩 2022-04-29 21:00
图片

这里是CW未命名色彩。

整理 | 米粉 小艺11 

图源 | 网络 

制作 | 小王


本次线上讨论活动以大脑的二元性别差异分类男性大脑和女性大脑为引,探索“科学神话”的迷思与误区。在活跃的讨论中通过参与者讲述的个人经历展开了发散的探讨和交流,并且从生物学角度就“大脑是否存在性别差异”这个问题进行了探讨。


图片


1

科学?还是科学神话?

一方面,有讨论者强调本期讨论不是完全否定所有的科学言论,而是那些打上引号的“科学言论”。而对于具体的生理差异,应该予以肯定。问题的关键与质疑之处,在于这些生理差异能否真的推导到我们今天实际生活中。


另一方面,也有讨论者提到科学方法有一些对妇女的先入为主的概念。事实上,大多数女性和男性的大脑区域大小相同。强调差异而忽视相似之处并报告它们被发现,对读者来说要有趣得多,也更容易被记住,因此有被过度宣传倾向。一些特征确实在男女之间存在平均差异,但小的性别差异不会累积到产生明显的两性性差


2

你我身边的“科学神话”

在生活中,我们能常见一些性别歧视和刻板印象。而一些刻板印象很多都自称以科学常识为依据,实际上认真回溯则会发现许多对科学结果的误读夸张或以偏概全,因而形成了具有欺骗性的“科学神话”


性别歧视常常发生在受访者的日常生活中:因为擅长玩格斗游戏,但由于女生打不好格斗游戏的刻板印象而被揶揄开除女人籍;同样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同学却发表出“男女分工是自然决定的必然结果,女性天生不具备理性”的论文;男生在受伤后并没有招来别人的同情而是招来了指责他软弱的嘲笑;女性在职场面临薪酬差别以及领导对女性工作能力的质疑等等。而刻板印象在带来巨大歧视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看似“优待”的措施,如在商场设置女司机专用车位等。


同时,大家对于这些言论也有自己的应对方法。有人选择对这些言论并不理会,用行动证明自己;有人利用知识的力量,用论文有力地反击带有性别歧视的论文;还有人挺身而出,为遭受嘲笑的朋友解释沟通。


我们可以看到,在“科学神话”的逼近之下,我们并不只是承受者,更是可以用批判性思维看待这些现象的独立个体。我们应当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应对。


图片


3

超越二元的性别迷思

本次讨论同时也涉及到了跨性别者与非二元性别者的经历与思考。


作为跨性别者,一方面ta感到任何两性刻板印象到ta身上都是失效的,因为人们既然只会用两个性别来归类,而跨性别者在这两个归类中因指派性别与自我性别认知的多样性而无法“被精准分类”。但同时,ta们也在一些领域遭到性别刻板影响的巨大影响,如必须在面试时迫于生存穿上不属于自己性别的服装。


在流行文化中,也随处可见影视作品中的性别歧视形象。有讨论者认为,影视中的女性形象基本上可归结为四种形象。第一种是伟大的大地母亲形象,象征着秩序保护,渴望婚姻和家庭,比如《老友记》的莫妮卡;第二种就是荡妇形象,象征着淫乱,充满了性魅力,比如《消失的爱人》女主;第三种形象是女巫的形象,象征着智慧、非理性、破坏性强,比如《白雪公主》的王后;第四种是牺牲者,是纯洁的、悲剧性的、没有性欲望的小女孩,就像白雪公主。国内影视文化与社会对母亲形象极度推崇,高度赞扬自我牺牲的贤妻良母的形象,如被中国妇女报点名批评的国产电视剧《娘道》。以上世纪90年代的《渴望》的女主人为例,整个社会的悲痛都转移到女性的痛苦,然后女性就背着文化的痛苦死亡,以纪念整个文化的死亡。一些描述文革的电影也以一个女性的死亡来纪念一个社会的死亡。


同时,流行文化中除了有对二元性别视角的歧视之外,还有对跨性别角色描绘与宣传的歧视。有讨论者提到,影视作品中的非顺性别者形象尤其是非二人性别者形象被污名化较严重。《沉默的羔羊》中,有一位性别表达偏女性的角色水牛比尔,ta一直被塑造成一个残忍的杀人恶魔的形象;jk罗琳的新书中有一位性别表达偏女性的男性也被塑造成一个残酷的,连环杀手的形象。以《火影忍者》里的大蛇丸为例,ta被设计为一名性别流动者,在动漫中残酷无情,通过剥夺别的生命来让自己获得至高无上的智慧力量及对科学的永恒追求。当该讨论者与看过漫画的人去交流时,发现这个角色让ta周围的很多人产生了对性别流动者的恐惧心理。


但也有讨论者认为,也存在许多有魅力的跨性别角色,比如ta认为大蛇丸其实是一个反派魅力强的角色。同时《进击的巨人》中的韩吉,被描绘为最有求知欲的角色,ta的性别一直众说纷纭,而作者也选择保留这种不确定性。不仅是海外文化,中国传说中的蛟人也具有性别流动性,而在影视作品中却很少强调ta的跨性别偏向,而对性别流动含蓄带过而强调改变性别后的异性恋浪漫情节。


图片


4

大脑性别的脑科学研究

长期以来大众形成的普遍观念是:男性更擅长理性分析,而女性更擅长感性与直觉。但是科学证明真的是这样的吗?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曾发表过一篇文章,其中的的“人类连接组计划”收集了多家机构1000多名参与者的脑部扫描结果,利用传统的核磁共振成像(MRI)数据,他们比较了采自男性和女性大脑不同区域的灰质含量。灰质是一种神经组织,也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聚集了大多数神经元的细胞体。结果显示两性的大部分大脑区域看起来很相似,但是不同的人会在不同的脑区拥有更多的灰质,这一点并不取决于性别。


科学家们还通过弥散张量成像的技术绘制了脑白质通路,从而研究了大脑功能连通的模式。研究发现,男女性大脑的连接模式大同小异男性的大脑体积比女性大11%,但男性或女性的大脑中并没有哪个区域会不成比例地更大。大脑的体积与身体的体积成正比,而男女之间的大脑体积差异小于其他内部器官的差异,例如心脏、肺和肾脏。和女性相比,男性体内这些器官的体积要大出17%到25%。也就是说,男性的大脑体积更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的骨骼也更大,如果我们比较男女大脑占身体总体积的百分比,男女间各个大脑区域的差异都不超过1%。


最后我们提到了马赛克大脑的性别理论(mosaic gender)。马赛克大脑理论提到,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这影响了性差。人类的大脑是一个独特的所谓“女性和男性特征”交错组合的马赛克镶嵌体,个人大脑中的差异的一致排列并没有创造两种大脑。而这个马赛克也在整个生命中不断变化,并非一成不变。因此仅仅将大脑分为男性大脑和女性大脑,是非常不严谨的说法


图片

马赛克大脑的性别理论(mosaic gender)



你订阅Newsletter了吗?

第27期Newsletter已于4.25晚上发出,已订阅但未收到邮件的朋友们请手动将[email protected]添加为联系人


为了防止失联,请大家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CW的Newsletter。为了避免CW的来信被无情扔进垃圾箱,建议使用网易邮箱

图片
发表于北京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